查看原文
其他

下一站:祖国最需要的地方

奔赴理想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4-06-27

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始终弘扬地质报国优良传统,深入开展新老“三光荣”教育,秉持全程化就业育人理念,引导学生树立“行行可建功、处处能立业、劳动最光荣”的成才观。2024年,我校共有276名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投身西部、基层就业


6月5日,我校举行2024届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午餐会,校党委书记雷涯邻与19位毕业生代表餐叙毕业惜别情愫,共绘“地大记忆”长卷,展望未来奋斗征程。




雷涯邻代表学校表达了对毕业生的问候与祝福,倾听了同学们在地大求学的心路历程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,对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,选择到西部基层扎根奋斗、建功立业给予高度肯定,用“中华民族、中国青年和地大人世代传承的奋斗观”为毕业生们上了宝贵的“最后一课”。



雷涯邻指出,永久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,青年要传承伟大奋斗精神,不忘初心、接续奋斗,建功新时代、兴业新时代;砥砺奋斗是中国青年的时代标签,青年应自觉将个人发展置身于伟大时代当中,将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之中;艰苦奋斗是地大人世代传承的精神薪火,青年要秉持新老“三光荣”优良传统,能吃苦、敢作为、善作为,写好地大人在西部大地、在基层一线的奋进之笔。

午餐会后,雷涯邻与毕业生代表们共绘长卷,一起回忆同学们从入学到毕业经历的疫情防控、建党百年、北京冬奥、七秩校庆、雄安校区开工等一系列大事件,并向毕业生代表们赠送了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(第二卷)》书籍和毕业纪念礼物,让同学们带着地大求学的珍贵记忆和真挚情感,带上母校师生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,踏上人生新的征程。


学校办公室、党委组织部、党委宣传部、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研究生院、教务处、校友与社会合作处、校团委、体育馆、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同志,各学院学工组长、毕业生辅导员等共同参会。


午餐会上,19位

赴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域

就业的毕业生代表

分享了他们在地大求学的感悟

和就业选择的初衷

人生的下一站去哪儿?

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


孙凯文

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(固体矿产)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。

我出生在一个西北的普通农村家庭,在国家的资助和培养下,我才有机会来到首都北京上大学、接受更好的教育。大学期间,我选择了征兵入伍,在艰苦偏远地区服役的经历让我知道祖国哪里最需要建设,更让我知道自己应该到哪里去。感谢母校的培养,感谢部队的锻炼,让我能够有勇气、有信心投身到西部基层工作中去,我也定将在那里践行初心、报效祖国。


高品

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、岩石学、矿床学专业博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。

从本科到博士,从懵懵懂懂到羽翼渐丰,回想在地大学习生活的9年时间,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野外实习的逐风踏浪、翻山越岭,是科研工作的通宵达旦、精益求精,是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、共克时艰,是国庆70周年和建党百年的红旗飘扬、热泪盈眶……感恩母校的培养,感恩师长的引领,让我有能力回到故乡继续从事地质事业,努力为盐湖地质学研究和家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

刘乾灵

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甘肃省科学院。

在地大进行硕博研究生学习这6年,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历程。我经历过科研路上的艰辛挫折,也体验了收获科研成果、博士顺利毕业的激动喜悦。地大虽然地不大,但学校为同学们所做的每一份改变都让我感动,感谢这里便捷的科研环境、合理有序的实验室预约流程、老师们细致周到的日常管理和师长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指导。毕业后我将回兰州工作,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,也争取为母校增光添彩。


李红芬
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西南林业大学。

从2013年考入地大求学,如今已经11年过去了,它见证了我人生中最青春的一段岁月。感谢地大尽己所能的为同学们改善学习生活环境,并锻炼每一位地大学子养成“艰苦朴素、求真务实”的品格。这八个字时常鼓励着我在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、不畏困难、积极进取,也鼓舞感召着我在毕业后做出回云南老家就业的选择。未来我将以地大恩师们为榜样,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求真务实、勇攀高峰的精神传承给我的学生。


夏浦哈提·阿布来提

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。

我来自新疆伊犁的一个小城镇,13年前,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新疆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,有幸以一名内高班学子的身份,来到北京求学。在地大学习的日子里,我不仅学到了知识,更学会了如何学习,也在内心滋养了我想要用实际行动感恩和回报国家的种子。毕业后,我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,也希望能成为高学历、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骨干,为助力家乡发展、服务家乡人民尽一份力。


杨妍

信息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黑龙江省南岔县财政局。

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的各种平台和机会,让我能在大学四年里摆脱稚气、走向沉稳,变得更加自律、更加独立,同时收获了很多专业本领。基层天地广阔,是我们淬火成长的“大熔炉”,也是青年拼搏奋斗的主战场。希望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,我可以永葆忠诚之心,心系群众、扎根基层,发扬在地大传承的顽强拼搏、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,让青春之花在基层中绽放。


林亚星

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。

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,我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,也收获了无数宝贵的感悟和体会。选择奔赴西部基层,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渴望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,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片热土上,为西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我也希望通过在基层的锻炼和磨砺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,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张琳琳

能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。

地大的七年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,也让我收获颇丰。本科毕业时与同学一起许下了“报效祖国”的约定,硕士期间,通过科研又让我对专业领域的应用背景、科学前沿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都有了宏观、深入的认识,导师所说的“发现问题,寻找方法,勇于尝试,解决问题”也深深留在了我的心头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我对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之情,希望能够秉承先辈们“舍得投入、下力气、用真功夫,不图虚荣,不赶时髦,不玩花架子”的原则,为石油行业贡献一份力量。


游天乐

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(能源)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。

地大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,更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地方。在地大,我学会了尊重他人,理解差异,包容不同;不断尝试、探索、实践,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。在双选会上见到来自江西的核工业地质调查院,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,也鼓舞起我投身西部基层的动力,也许它没有北上广的绚丽繁华,但却有属于江南水乡特有的秀美山川、悠长古韵,这里既有自然的壮丽,也有人文的璀璨,是自然与历史的完美融合。人生道路虽曲折,但只要勇往直前,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。


孙浩宇

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新疆党委办公厅。

回顾过去几年在地大的学习生涯,我感慨万千。从初入校园的迷茫与不安,到逐步适应研究生生活的节奏与压力,再到如今即将迈向社会的自信与期待,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既是挑战,也是成长。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,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,也正因此,我选择成为一名新疆定向选调生。我将会秉承初心,努力奋进,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边疆人民服务,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进步,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,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。


张怡然

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重庆市武隆区选调生(待组织部分配)。

在地大度过的四年时光,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,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温馨的学习环境,让我在这里收获了知识,结识了朋友,也经历了成长。学校培养了我不畏艰险、甘于奉献的精神,也让我最终选择了去基层就业。基层是锻炼人的最好场所,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,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基层工作、为社会发展、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

曾同榜

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拉萨市乡镇公务员。

在地大学习的时光里,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,更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我参与了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,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也锻炼了我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,为基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奔赴西部基层的初衷,源自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同和对基层工作的热爱。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,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社会进步,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。


岳书玉

珠宝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本科毕业生,赴新疆支教(具体单位待分配)。

四年的大学生活中,老师们不仅教授给了我专业知识,也教会我如何思考、如何独立、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,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。四年间,我通过参加不同的社团组织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,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,也在这样的熏陶之下决定选择支教。我即将离开这里开启一段为期一年的新征途,希望再见面时,我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“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,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,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,才会留下充实、温暖、持久、无悔的青春回忆”,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
李超

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。

在地大求学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,更培养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我积极参与了各种竞赛、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,还有幸参与了一项国家重大专项并成功发表了一篇SCI榜刊论文。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拓展了视野,还全面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,让我深刻认识到,只有不断学习、实践,才能不断进步,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。在即将步入社会的求职过程中,我选择了西安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。我将继续在工作中贯彻校训精神,勇攀科研高峰,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
杜文燕

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山东省东营市市辖区中石化胜利油田。

初入学时我的导师讲做科研最重要的一是热爱,二是要沉下来,沉下心、沉下身。在地大感悟最深的也是这两个方面,对地质行业的热爱以及艰苦朴素、求真务实的精神。之前在活动中听基层工作的学长学姐交流工作感悟,也坚定了我到基层工作的想法,我深知,基层工作是辛苦的甚至是枯燥的,但也是让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。在“发展海洋经济,保护海洋生态环境,加快建设海洋强国”的号召下我决定进入油田工作,也像我们校歌勘探队员之歌最后一句“我们满怀无穷的希望,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”,以期未来为国家海上和陆上油气开采做出贡献。


张云容

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共甘肃省庆阳市选调生(待组织部分配)。

从本科到现在,我在地大度过了七年的难忘时光,我至今仍记得初入地大的秋天,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道路两侧,那是我不曾见过的风景。从大一的青涩迷茫,到现在的从容坚定,地大见证了我的成长。对于我来说,地大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学习平台,也让我收获了宝贵友谊和人生经验。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求学经历,“艰苦朴素、求真务实”的校训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,激励我在求真求学的路上阔步前行。在毕业之际,面对就业的抉择,我最终选择回到家乡,用自己的所学所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,我也希望,未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我能够做到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,能够有一定的建树和成绩。


叶竞洁

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重庆市黔江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。

我之前经常思考,毕业后去哪里干什么,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我的价值。17岁的马克思在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中强调,“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,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,即内心深处的声音,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,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。”而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是想要去建设祖国,为人民服务。因此,我选择了去往基层,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感谢地大给予了我登高望远的阶梯,让我有能力有底气站在更高的舞台不断成长。我将牢记母校教诲,秉持“心向党、爱祖国、能吃苦、做先锋、敢探索”的价值追求,扎根基层,脚踏实地,为学校对我们的培养,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
龙泽灵

数理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。

研究生三年好似弹指一挥间便匆匆而去,但在这三年中我逐渐脱去了懵懂稚气,在学校和学院的关怀下,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的青年人。研究生生活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我适合怎样的工作?在研究课题的调查中发现,我的家乡山西作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,在能源输出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然而在新能源的冲击下,全省资源转型成了亟待突破的重点难点。因此我选择回到家乡工作,希望能作为一点微光,为建设家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李毅凯

科学研究院地球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生,就业单位为四川乐山基层选调生(待组织部分配)。

转眼之间,我已经在地大度过了7年时光,即将离开校园,走向新的人生旅途。在校这几年,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性化建设,雄安新校区的建设规划,也让我见证了学校新的起点,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优秀的平台,成就了我的每一步。毕业之际,我有幸考取了四川省紧缺专业选调生。我深知基层工作的艰辛,但我将牢记校训精神,担负起自己的使命,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,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时代向前,青春向上

坚定信念,奔赴理想

一颗颗“种子”播撒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

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

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

定将开出绚丽青春之花


推荐阅读

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一行来我校调研

北地人的热爱,“直达顶峰”!




主办 / 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

素材来源 / 党委学生工作部

摄影 /  屈元英

版式编排 / 阿合努尔

校审 / 林梦圆 庞欣翼

责编 / 王启祥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